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大师讲坛第十六讲顺利开讲

创建时间:  2025年10月31日 09:46  谭福平   浏览次数:   

10月30日下午,由理学院数学系主办的中国数学会上海大学数学科普教育基地专家科普报告、数学大师讲坛第十六讲以线上线下同步的形式顺利开讲。线下会场设在校本部 GJ303会议室,线上通过腾讯会议同步进行。本次邀请的主讲嘉宾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徐宗本。徐宗本院士为在场师生作了题为《AI与数学:融通共进》的科普报告。校内外师生近300人线上线下共同聆听了报告,报告由数学系主任张红莲教授主持。

1

徐宗本院士以“人工智能与数学的统一性”为主题,系统阐述了AI发展的数理基础与现代数学研究范式的融合。他指出,数学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模型、算法和逻辑推理的理论支撑,是其形式化与科学化的根基。

随后,徐院士围绕“数学奠定AI发展基础的重大科学问题”,重点探讨了大数据统计学、深度学习数学原理、无穷维机器学习理论与智能涌现、自监督学习数学化等前沿课题,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质上是数学思想在数据时代的延伸与创新。

最后,徐院士指出,数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两者相互促进,将催生新一代科学理论与创新工具。

报告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踊跃发言,就人工智能的数学本质、深度学习的可解释性以及AI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徐宗本院士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与前沿研究成果,逐一回应了师生的提问,从理论原理到实践应用进行深入剖析。他的讲解深入浅出、启发性强,不仅化解了师生们的疑惑,更激发了大家对数学与智能科学交叉研究的浓厚兴趣。会场掌声频起,互动氛围融洽而富有学术张力。

2

本次活动邀请数学大师做数学科普报告,充分体现了理学院数学系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数学系将不断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为学生发展搭建平台,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报告人简介:徐宗本,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研究。曾提出稀疏信息处理的L(1/2)正则化理论,为稀疏微波成像提供了重要基础;发现并证明机器学习的“徐-罗奇”定理,解决了种经网络与模拟演化计算中的一些困难问题,为非欧氏框架下机器学习与非线性分析提供了普遍的数量推演准则;提出基于视觉认知的数据建模新原理与新方法,形成了聚类分析判别分析、隐变量分析等系列数据挖掘核心算法,并广泛应用于科学与工程领域。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最高科技奖;国际IAITQM理查德.普莱斯(Richard Price)数据科学奖;中国陈嘉庚科学奖、华罗庚数学奖、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科技成就奖、苏步青应用数学奖;曾在2010年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特邀报告。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现任鹏城国家实验室广州基地/琶州实验室(黄埔)主任、陕西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数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等。是国家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上一条:Recruitment of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下一条:Seminar第2930讲 Descent-Net:面向约束优化的下降方向学习网络

CopyRight © Shanghai University    沪ICP备09014157   Address : 99 Shangda Road,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traffic)   Zip Code : 200444   Tel.
Technical Suppor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fice of Shanghai University   Contact Us